2018年,在“丝绸之路”活动中,来自西安外事古乐团的艺术家们为中英两国嘉宾献上了以秦风古韵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艺演出,他们精心排演的坐乐曲《尺调八拍》、管子曲《雨霖铃》、古琴《流水》、古曲《月满西楼》、古筝《渔舟唱晚》、琴歌《鹤冲霄》、笛子《大漠》.....
而这些乐曲基本都属于西安古乐,也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西安古乐又称西安鼓乐、长安古乐、长安鼓乐等,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宫廷音乐的风貌,庄重、肃穆、高雅。乐谱至今依然沿用古老的俗字谱(工尺谱系列)。
西安古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入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依托寺庙进行乐事活动,逐步分为僧、道、俗3个流派,明清时达到鼎盛,目前流传于西安市以及终南山北麓的长安、周至、蓝田等县区,著名的古乐社有南集贤、何家营、大吉昌、东仓、西仓、端履门、城隍庙等。
盛唐时,歌舞繁盛,李唐王室成员多在宫廷创制演奏乐曲,按民族国家将其划分为十部乐,即:宴乐、清商、西凉、高丽、天竺、龟兹、疏勒、安国、康国、高昌;按演出形式分为坐部伎和站部伎。在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优美的音乐时时奏响。
我国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论丛》一书中写道:“西安鼓乐是解放以来发掘民族文化遗产上最大的业绩”。经过专家们多年的研究考证,长安古乐的乐谱和唐、宋时代的歌曲记谱基本相同,其中不少乐曲与唐教坊曲同名、同宫、同调、同风格、同律制,是地地道道的唐宋乐曲。如唐明皇李隆基所做管子曲《雨霖铃》便是一首传世真品佳作。
“雨霖铃,帝幸蜀,淋雨弥旬闻铃声与山相应,悼念贵妃,因采其声如雨霖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善筚篥乐工张徽从至蜀部,以曲授之。三自至德中,复幸华清宫,从官宾御,皆非昔人,帝于望京楼,令徽奏此曲,不觉凄沧流涕。后入法部,有大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