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2017年的《奇葩大会》,发现其中一集是李开复老师!他作为神秘嘉宾进行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小演讲。
他坦言自己近两年所有的投资都是机器人管理,因为机器人可以分析所有的股票走势、读新闻,做财报,判断哪一只股票最值得买。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帮助医生更快更准地做出诊断。无人驾驶结合共享经济,可以解决很多交通问题和环保问题。
未来10年,很多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说交易员、助理、秘书、中介等等,这些领域,人工智能都会做得比人类好。
如今2021年伊始,你会发现人工智能的踪影随处可见。比如我们时常用的打车软件,每天解锁的人脸识别,解放我们双手的智能家居家电……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已经已经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未来建议


人工智能这么厉害,如果未来50%的孩子真的要面临失业,那作为家长,我们要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掌握主动权的50%呢?

关于这点,李开复老师也给出了他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要发挥我们的人文、文化、艺术、美、这些事情。”
“因为人工智能是非常理智的,他记忆力很好,但是它真的不懂什么是美,它不懂毕加索为什么是伟大的艺术家,也不懂周杰伦为什么是非常好的音乐家。”

第二个建议:“娱乐是非常好的领域。”
“因为机器人真的不懂什么是幽默。幽默是人类的特权,所以幽默、编剧、电影、游戏反而是人类可以发挥的优势。


在将来,什么样的人不用担心失业呢?
是学艺术的,搞文化的,做内容的这群人。
因为这些领域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这是人类独一无二的能力,恰恰是人工智能所缺失的能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为了适应更加智能的时代,人类也需要改造自己,才能立足于未来世界。如此说来,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而美育的推行便是教育改革的势在必行
       
去年,教育部宣布将美育纳入中考,这一举措瞬间让美育成为2020年度教育热词,为什么美育逐渐被重视起来了呢?


1

美育不是简单的美术教育,

而是通过艺术,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跨界思维。


很多家长对于美育的理解就是学画画、学唱歌,其实这些只是学习艺术的方法之一。

日本著名小提琴家铃木镇一曾说过:“我尽全力去做是因为我想使你的孩子发展出一种活跃的智能和一种优良的性格。由于他未来的道路有待开拓,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作为家庭环境、父母的意志和他自己的志愿的结果,随着他依次进入初中、高中和大学,对他继续进行学术研究是非常有益的。简言之,我之所以在童年时期帮助他们形成这一类型的才能,是因为我相信孩子在未来不管进入一种什么样的领域,他都将展示他的才华。不是说因为你的孩子学习了小提琴,就一定要成为一名音乐家。”

 

艺术是需要创造,而创造本身就能打破平日学习时形成的惯性思维。孩子在自由、开放的创作与表达环境中,不再局限于标准答案,而是有了更多空间去发挥创意、塑造个性,这让孩子在解决问题时能联想各种各样的场景,分析不同的可能性,提出更多有价值、有创意的方案。

这种跨界的思维模式会帮助孩子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学习和消化其他学科,能帮助他们更好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美育纳入中考的最终目的,

不是艺术能力的考核,

而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综合素养,

也就是审美和人文素养。


让孩子接受美育不是说我们要以艺术作为终生事业,而是在“美育”的过程中,提升个人审美和人文素养。

钱学森曾经说过:“艺术作品的诗情画意和作品的意境理解,加深了我的大跨度上的宏观思维。科学上的创新仅仅依靠严谨的理科思维是不够的,创新思维往往来自于具有发散特点的形象思维,有了大跨度的联想和形象思维然后靠逻辑思维的严谨考证,最终成为创新和发现。”

不管将来从事什么,都能受益于“美育”


3

美育不是关起来门做题,

更注重与真实世界的链接。

 

现在很多在线课程,包括英语、思维、少儿美术等等,内容丰富,画面绚丽,老师讲课也生动有趣,孩子们在家随时随地就可以上课,非常便利。然而,美育需要我们有体验、欣赏美和艺术的能力,这就需要孩子走出家门,拓宽眼界。

因为艺术就是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只有走出门,你才能感受阳光、闻到花香,听到鸟叫……这些美和体验是屏幕所无法呈现和得到的。

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到公园散步写生、看看展览,逛逛书店,听听音乐……这些感受生活的方式对于孩子和家长是“美”的潜移默化。这样的沉淀和积累很有必要,和“多阅读”是一个道理。


4

美育不是督促和要求,

更需要家长的引导、鼓励和陪伴。

 

美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努力。尤其是早期教育的时候,孩子还太小,需要家长“领进门”,不管是音乐还是美术,不管是在家还是出门,尽可能地让孩子多接触多观察。

但不要硬性地要求和督促,而是引导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做决定。让孩子具备独立人格,自发地爱上艺术,享受美。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表率和陪伴尤为重要。我们希望有时候爸爸妈妈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欣赏、一起体验和交流,孩子在这样的爱与陪伴下,会更自信、更果敢,也更能感知“美”。而对家长来说,这也是个人的成长和提升。

过去,人们认为学好数理化更重要更有前途,而忽略了“美”的学习,而今天当人工智能帮我们完成了那些繁复的工作时,我们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感受生活、学习人文、推行美育。


现在,我们琴歌传唱系列课程融合了世界领先的音乐教育理念,将国学的璀璨诗词与声乐相结合,致力于提升我国少年儿童的音乐素质、帮助他们获得专业的音乐能力、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语感、乐感、美感、情感和成就感这五大维度进行专业培养。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传“古谱琴歌传唱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汉音乐学院艺术硕士、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琴歌传唱古乐团、少儿唱诗大赛发起人的彭甜女士,带领专业的音乐学院老师与专家历时十余年精心打磨。我们希望将中国优秀的古谱诗歌文化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中,伴随他们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